心得體會是個人在經(jīng)歷某種事物、活動或事件后,通過思考、總結和反思,從中獲得的經(jīng)驗和感悟。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心得體會篇一
觀察地點:教師
觀察幼兒:嘉和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的用餐狀況,培養(yǎng)幼兒愛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實錄:
中飯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然地吃起來,一個個就像小惡狼,吃得香噴噴,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墒怯行┬∨笥褏s不愛吃蔬菜,只是喝湯吃葷菜,于是我們二位教師發(fā)動我們渾身的解數(shù),不停地講解吃蔬菜的好處,并且不斷地鼓勵他們,效果還不錯,大部分都吃光了。僅有嘉和一個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葷菜是吃個不停,米飯喝個精光,怎樣哄也不管用。
案例分析:
此刻的孩子生活條件優(yōu)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不定時定量,而家長們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營養(yǎng),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構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中班幼兒理解力還較差、膽子小,就像嘉和小朋友。所以,如果一味的說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所以,我采取了故事、游戲與說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及挑食的壞處。為了讓幼兒在進餐時更自覺,我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發(fā)和提高用心性,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
措施:
1、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我們能夠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拿佐料等,應對自我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2、避免進食前的劇烈運動
3、制造進餐時的和諧氛圍
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欲。我們應善于營造就餐時的歡樂氣氛,使孩子情緒愉快,樂于進食。
4、給孩子用心的暗示
吃飯時,我們要表現(xiàn)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能夠邊吃邊贊:“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孩子得到用心的暗示后會主動地模仿。
5、為孩子樹立效仿的榜樣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能夠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用心地效仿。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心得體會篇二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1日
觀察環(huán)境:教室
觀察實錄:銳銳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小男孩,每一天都能看見他和同伴開心的嬉戲,小嘴巴也總說個不停,聲音也大,群眾游戲時就更加活躍了。但一到上課時間卻總是無精打采的,一動也不動的坐著,小手插在口袋里,嘴巴也不張,不愿同教師學習知識,教師批評了他,可他仍然不愿張嘴巴,這讓教師很著急。
分析:幼兒對于學習的興趣不濃厚,上課很懶散,還經(jīng)常坐不住小板凳,沒有其他小朋友上課時的活躍與活力。
措施:
1,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
2,運用不一樣的游戲激發(fā)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3,慢慢培養(yǎng)幼兒上課時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心得體會篇三
觀察地點:小五班教室
觀察幼兒:xxx(小?。?/p>
觀察實錄: 午餐快結束了,大部分幼兒已經(jīng)出去散步了,只見小小等三、四個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進餐,我用眼神暗示他們稍快些。只見幾個幼兒馬上快速地嚼起飯來,只有小小一個人還慢吞吞地、不著急地、自顧自地悠閑地進餐,不時還玩弄一會兒?!靶⌒?,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個人了,需要我?guī)兔???小小看了我一眼,終于說,我吃不下了。
分析: 張雨恩小朋友在班級中做任何事總是慢吞吞的,吃飯慢、穿衣慢、洗手慢。。。從不爭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蝸牛。姥姥反映在家也這樣,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動。不過,她做事較仔細,不慌不忙,不易沖動,比較冷靜,喜歡思考,觀望。
反思和措施 :
一、“積極鼓勵”策略
運用集體榮譽感去激發(fā)思遠,讓琰琰抓緊自己的動作,為集體爭光,并長此以往地影響她,讓琰琰逐步形成新的習慣。
二、“感受代價”策略
我們與她家人交流,希望他們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幫助小小較快地完成一件事?!耙路┞?,影響去公園玩的時間”、“飯吃慢了,會錯過好看的電視”等,以此激發(fā)她盡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經(jīng)常玩一些“爭上游”、“爭第一”的競賽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孩子能真正體會“準確快速”的內涵,在孩子感受獲勝后的愉悅時逐漸遠離“慢吞吞”。
其實,個性的轉變與發(fā)展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磨合。只要老師、家長能配合默契,能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個性,對待孩子不急躁,長時間地給予孩子良好環(huán)境的影響,孩子一定會有變化,會成長得非常好。 我們期待著琰琰的變化,相信她一定會有好轉。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心得體會篇四
星期三這天,按照內容,又是我們區(qū)域化活動學習的時候,今天,我們的新工作是《輪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老師介紹:大輪船是用鋼鐵做的,它又大又重,可是為什么還能浮在水面上呢?讓我們等會用橡皮泥做個實驗吧!老師為小朋友準備好了大口玻璃杯,里面有半杯水,還有橡皮泥,油筆,老師用筆標出了水位。
宋蘇丹和章晟是我班的聰明人,對新的實驗最感興趣,當選擇游戲活動時,他們馬上來到了科學區(qū),按照提示做了起來;有的小朋友看看只有半杯水和一團橡皮泥,認為沒勁,又走了,有的不知道怎么做??此麄z迫不及待的樣子,我不由得跟著他們來到了科學區(qū):只見他們倆各拿起一塊橡皮泥團團圓,輕輕放到水面上“撲通”橡皮泥一下子沉到杯子底了,哎,水漲高了,用筆標出現(xiàn)在的水位。可是橡皮泥沒有像船一樣浮在水面上,只聽見兩人嘆了一口氣,仔細研究了一下提示,交頭接耳討論了一番,從水里撈起橡皮泥,重新團起來,把橡皮泥的邊用大拇指和食指捏高一點,中間凹進去一點,放到水里一試,結果,水慢慢從低的一邊淌進去,橡皮船又沉下去了。哎呀,兩人又嘆了一口氣,又把另一邊再次捏高一點,這樣,再重復試了十幾次,橡皮船還是一點一點往下沉“怎么辦呢?”宋蘇丹用求助的眼光望望我,我望望他,做了一個我也不知道的動作,宋蘇丹從我那里沒有找到答案,想了想說:“我不相信,把邊再捏高一點”“老師,成功了!成功了!”只聽見宋蘇丹那激動的聲音在活動室響起,邊說邊站過來,把我拉近了看“真的,真的成功了!真了不起”我豎起了大拇指,這時,周圍的小朋友也激動得圍了上來。借此機會,我馬上請宋蘇丹介紹成功的經(jīng)驗;但是,宋蘇丹馬上打斷我的話題問我:“老師,我只是改變了橡皮泥的形狀,橡皮船就浮在水面上了,這是為什么?”“是啊,這是為什么呢?”我不適時機地告訴孩子:這是浮力在起作用。一樣東西在水中占的地方越大,他排開的水越多,水對它的浮力也越大,同樣多的橡皮泥,捏成船形后所占的空間更大些,所以,它排開的水也就更多,水對它的浮力大到足以使它浮起來。
反思:
浮力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要使孩子能夠理解,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其實,在剛開始時,看到有的小朋友看看只有半杯水和一團橡皮泥,認為沒勁,走了,有的不知道怎么做的反應時我想馬上把它撤掉,但我精心設計的活動就這樣馬上廢除,我又不甘心,在宋蘇丹操作的同時,我曾經(jīng)想直接示范給他們看,成功了,就算活動順利結束了。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心得體會篇五
益智區(qū)
觀察重點:
孩子在游戲中的耐心程度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今日在進行區(qū)角活動的時候,一些孩子選擇了益智區(qū)的拼圖,這個玩具拼板較多需要團體合作拼搭。孩子們對拼圖很有興趣也很有耐心。一開始,孩子們都在安靜地拼插著自我手中的拼板,過了一會兒,多多開始煩躁起來,她應對自我手中較為復雜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
行為分析:
多多小朋友性格內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對于一件事情的專注力總是不能很持久地堅持,遇到困難時會習慣求助于別人。
教師后續(xù)的支持:
所以當她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教師應耐心指導并給予鼓勵,堅持要她自我完成,體驗成功的喜悅。并在游戲中讓她嘗試鍛煉她的合作意識,學會互相幫忙。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心得體會篇六
生活區(qū)
觀察重點:
能安靜參與游戲,有良好的游戲習慣。
童童和幾個要好的同伴在活動室的一角玩。玩著玩著有一個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別的地方去了。童童一看急了趕過去想把她拖回來。那個孩子見童童追來急忙快速躲閃。一來一去結果變成了你追我逃。她們倆在孩子中竄來竄去好幾個孩子差點讓她們撞倒。見此情景我忙阻止了她們,要她們注意安全。聽了我的話她倆又到一邊玩去了。于是我就設法轉移她的注意力。
行為分析
也許是童童覺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許是剛才玩得還沒有盡興,總之一會兒童童又提議玩起追逃的游戲來,看來今日她對捉人的游戲發(fā)生了興趣。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評都不是好辦法,孩子可能會口服心不服,說不定還會產(chǎn)生逆反情緒。
教師后續(xù)的支持
童童各方面本事較強,我在表揚陽陽是教師的小幫手的同時,向她指出剛才奔跑的不足,并請大家討論?室內為什么不要奔跑,室內奔跑會有什么后果,童童聽了連連點頭。
教師注意運用有效的策略,讓孩子在愉快理解的同時不露痕跡地投入與另一個活動中去,孩子不但能愉快的理解,還能在以后都做的很好。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心得體會篇七
摘要:科學區(qū)域活動是科學集體活動的一種延伸,是幼兒自主探索的另一領域,也是幼兒科學教育實施個別化指導的好機會。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幼兒園教育要充分發(fā)揮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這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遵循這一理念,幼兒園教育活動必須積極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學會探索,適當?shù)挠洃洠貏e是大班幼兒可以用簡單的記錄表達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嘗試做觀察記錄,是轉變幼兒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他們在主動觀察、記錄過程中既鍛煉了能力,又獲得豐富表象,還能培養(yǎng)幼兒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與精神,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為孩子們今后深入開展科學實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科學活動區(qū) 記錄 幼兒 探索 教師
一、活動區(qū)中應提供豐富地物質材料,激發(fā)幼兒的記錄興趣。
二、注重幼兒記錄的整個過程、力求嘗試科學化的記錄方法。
有了豐富多彩的材料,有輕松愉悅的自由探索過程,孩子們才樂于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幼兒的記錄活動不應只追求記錄的結果,即幼兒究竟記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幼兒體驗探究記錄的方法和過程。如我班幼兒小實驗“看看誰落的慢”中,我們準備了繩子紙片橡皮棉花,將它們拋向天空,看看誰落得最慢,并將落下來的不同形態(tài)記錄下來,并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排列,孩子們在物體后面給上相應的名次,玩了幾次以后,他們紛紛將記錄送給我看,我點頭表示贊許。一個星期后,我更換了活動材料,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面對材料很會玩,但是在記錄時比較茫然,原來第一個實驗是我們大家一起做的,有的幼兒帶頭先記錄,后面的孩子就會跟著來,并沒有通過自己的小腦進行思考,活動區(qū)的活動時間比較短暫,教師要巡回輔導,所以造成了很多的孩子人云亦云,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耐心引導幼兒學會用眼觀察,用心體會,用手記錄,把自己想說給大家聽的用數(shù)字,用圖畫,用多種形式表述出來,感受科學探究記錄帶給自己的快樂成功感,努力作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和欣賞者。“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其實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讓幼兒掌握多少科學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幼兒的操作結果與活動前的猜想記錄一致時,就能給幼兒帶來成功的愉悅,如果不一致也能引發(fā)幼兒進一步的探究和調適,培養(yǎng)幼兒尊重科學的科學態(tài)度。如在《融化》的探究活動中,幼兒根據(jù)他們的經(jīng)驗,事先猜想的記錄是鹽,白糖,果汁能融化在水中,而固體狀的物體一般不能融化,我拿來了一快冰糖,請孩子們猜猜會怎樣?他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而當他們觀察記錄到實際結果時,一部分孩子發(fā)現(xiàn)現(xiàn)原先的猜測是錯誤的,孩子們驚奇于意想不到的現(xiàn)象,激發(fā)了持續(xù)探究的欲望。
三、尊重孩子們的意愿,采用多種方式記錄。
科學活動區(qū)我們會跟據(jù)主題活動,季節(jié)的變化更換不同的材料。各種操作材料內容豐富多彩,各有特點,因而記錄方式要力求多樣化,根據(jù)科學活動的內容選擇適宜的記錄方式。對一些現(xiàn)象變化明顯、記錄操作時間不太久的科學活動,幼兒的記錄多采用繪畫形式,如我班種植區(qū)的“黃豆寶寶發(fā)芽了”,王維嘉小朋友還給寶寶畫上了小鼻子,小眼睛,可愛極了。有的采用紙工圖片粘貼及實物呈現(xiàn)等方式,還可以配上簡單的文字和表格。如在“天氣預報”中,有的孩子繪畫,有的孩子用簡單的漢字表示,彭敏小朋友還從家中帶來了藥棉布置成了多云的畫面,偉偉小朋友用半個乒乓球涂上紅色表示太陽,多種方式體現(xiàn),了孩子們想像力的豐富,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教師要善于鼓勵幼兒的個性表現(xiàn),大膽發(fā)覺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潛力,說不定小小發(fā)明家就會從中誕生。在我班活動區(qū)還有一些孩子們的系列觀察記錄本,如一些主題范圍涉及較廣的科學活動的記錄。如《我看見的大樹》需要孩子們看看九月到十二月中大樹的變化,并用自己的形式進行記錄,幼兒有的請爸爸媽媽幫自己記錄自己看見了樹葉的變化,幼兒有的用圖畫的形式表現(xiàn),還有的家長幫忙用樹葉的標本形式展示,由于這些現(xiàn)象的變化都不是即時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整記錄下來,孩子們觀察的事物不一樣就顯得比較零碎。我們將幼兒作品收集在一起,整合起來的觀察記錄就像一本我班幼兒自制的圖書,主題一樣,內容豐富,是孩子們眼中的寶貝,每當有別人老師來參觀時,他們紛紛就是講解員。尊重了他們的意愿,也帶給了他們成功的自豪感,變化多樣的記錄形式也促使了班級科學活動開展的紅紅火火。
四、教師要因勢利導關注幼兒記錄過程的價值。
科學活動區(qū)的活動豐富有趣,對于喜歡動手的孩子來說如魚得水,但是孩子們是不一樣的,膽小被動的孩子就顯得弱一些了,往往是他看著你的眼神行動。這就要求教師能為幼兒的記錄活動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氛圍。幼兒善于觀察對易于活動得物體比較敏感,我們要多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問題,多鼓勵、肯定、接納幼兒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記錄方式和發(fā)現(xiàn),如我請孩子們帶來了不同的電動玩具,本想孩子認識電池并學會實際操作,結果他們對玩具玩法更感興趣,看著接通電池后閃閃發(fā)光的十五的花燈,看著會前后翻動的翻斗車,以及可以遙控的跑車,會爬上樓梯的企鵝,他們玩的不亦樂乎。我臨時決定請一名幼兒繪畫上一個電池寶寶,下面有許多的小房間,看看電池寶寶會給那些玩具加加油,馬上就有很多的小朋友積極參與進去。我有及時鼓勵孩子們回憶在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用上電池,你今后還要發(fā)明怎樣的電池,使整個活動沿著孩子們的興趣向上延伸發(fā)展。并及時在活動區(qū)為他們的記錄提供一個大的展板。重在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以激發(fā)幼兒記錄的主動性,肯定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記錄方式。在指導過程中使幼兒感到:老師關注的不是活動的成敗,而是記錄過程的價值,使每一個幼兒喜歡觀察記錄,主動觀察記錄。
五、善于運用幼兒記錄的結果,分享經(jīng)驗,豐富認知。
在中班開展的科學活動區(qū)中,重在幼兒能動手操作,感知事物的不同變化,對于大班幼兒能進行簡單的記錄,也可要求孩子們在一起討論探究,共同分享積極參與科學試驗的快樂。開展記錄活動不能流于形式,教師需要引導幼兒不斷看到同伴記錄中的觀點和經(jīng)驗的價值,避免做完記錄后就束之高閣??梢栽诤⒆觽兿嗷ソ粨Q材料時看看別人的記錄是否和自己的想象一樣,為自己進行試驗做一個假設。如在同樣的瓶中裝上不同量的水,敲擊的聲音會怎樣?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大家說說自己聽到的聲音有什么變化,引導他們用準確、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記錄,同時要鼓勵每位幼兒都要積極參與,可以分享大家的成功方法,對沒有參與的孩子也能調動他們想去作的愿望,使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交流分享記錄的成果。同時,可將記錄結果布置到科學活動區(qū),既肯定了他們的學習成果,又引導他們進一步的探究。教師也可根據(jù)記錄中反映出的信息,了解幼兒科學探究的情況,幫助幼兒梳理思路,及時幫助幼兒提升經(jīng)驗,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記錄興趣,使教師的回應和推動能建立在幼兒當前的經(jīng)驗水平上。
其實很多的科學活動就在于我們平時生活中,這次在上海世博會中的德國場館之所以受到孩子們的熱捧,是因為他們可以參與“我是快樂小廚師”“花園的秘密”“神奇的動力之源”“自行車安全帽”等很多的互相游戲之中,如果我們的活動區(qū)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豐富的材料面前幼兒們能自由玩耍,探究,并能快樂的將發(fā)現(xiàn)的過程,結果較為真實的記錄下來,不僅能夠帶給孩子們成功自豪感,還會極大的調動孩子們對的各種科學的濃厚興趣,讓我們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為孩子們搭造出科學的成長空間吧。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心得體會篇八
觀察對象:全體幼兒
觀察目的:讓幼兒學會收拾整理玩具物品,不亂扔廢棄物,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能堅持環(huán)境整潔。
觀察記錄:
最終有四種意見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一、區(qū)域標記做的大一點,方便看到什么物品放什么位置;
二、離開區(qū)域時,回頭看一下,發(fā)現(xiàn)不整齊要及時去整理;
三、結束音樂放大一點,長一點,因為他們擔心自我收拾得慢而音樂結束;
四、繪畫區(qū)繪畫時鋪上桌布,堅持整潔。聽了他們的想法,我為孩子們具有職責感和規(guī)則意識而高興。
幼兒園教師觀察記錄心得體會篇九
一杰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平時反映比較的慢,這個學期一杰注意力比較的分散,在各個活動中也不太樂意參與,我發(fā)現(xiàn)一杰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較的差。例如:美術欣賞活動中,幼兒很容易被其他的幼兒影響,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而且也很少舉手回答問題。在美術繪畫方面,幼兒的繪畫能力比較差,剛開始都不肯畫。有時活動中其他孩子都完成了作品,但是他卻是半天沒有完成作品。其他的活動中,一杰也很少積極參與,舉手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非常的少。
1、針對一杰膽子比較小的情況,我在平時多鼓勵一杰大膽的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我讓一杰大膽的講出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在一杰不敢講的時候,我提醒一下他,這樣一杰的自信心就大了。
2、一杰在操作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因此我在進行操作活動的時候,引導一杰大膽的進行操作。然后也給一杰一些幫助,讓一杰能夠完成每一次的操作,讓一杰能夠樂意參與操作活動。
3、一杰在休息的時候一直會和其他的幼兒打鬧,對這樣的情況我也覺得要多與幼兒溝通,讓他知道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才是好的。同時也在班級里制定一定的規(guī)則,讓班級里的幼兒共同學習遵守規(guī)則。
一杰在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在班級里能夠和同伴十分友好的相處。只是在和一些調皮的小朋友一起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打鬧,這一點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指導。一杰在美術活動中,慢慢的能夠大膽的舉手回答問題了,并且也樂意將自己心里想的繪畫出來。但是一杰的繪畫能力還不夠高,還需要在平時的活動中多加強。但是對于一杰的進步,我也不斷的肯定,讓一杰更加的有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