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結是人們對自己一生經(jīng)歷和成長的概括和反思。在總結中可以提出問題或引用名人名言,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總結是一個工作或?qū)W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寫總結前,我們要先進行思想準備,明確總結的范圍和重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靈感和參考。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一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nèi)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地“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地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眱勺郑礊槭⒎棚w帖之用。至今地春節(jié)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地遺風。
隨著時代地發(fā)展,拜年地習俗亦不斷增添新地內(nèi)容和形式?,F(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地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二
東北人過年講究熱鬧、喜慶,年俗也就特別多。你知道東北春節(jié)風俗嗎?今天本站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東北春節(jié)風俗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殺年豬。
“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边@句童謠過去在東北農(nóng)村廣為流傳。
過去殺豬在東北農(nóng)家算是一件大事。進入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那時候,大多數(shù)農(nóng)家都在院門之側(cè)壘砌豬圈養(yǎng)豬,少則可供自給,多則出賣換錢,因此圈里養(yǎng)著幾口大肥豬被視為家道殷實的標志之一,“肥豬滿圈”也是普通農(nóng)家的美好愿望。
掃棚。
進入臘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戶都要打掃衛(wèi)生。家庭主婦們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單等遮蓋起來,用頭巾或毛巾將頭包好,然后用掃帚將墻壁上下掃干凈。掃完之后,擦洗桌椅、沖洗地面,用干凈、整潔、亮堂來迎接新年的到來。中國民間稱之為“掃塵”、“撣塵”。因為有民諺說:“臘月不掃塵,來年招瘟神?!泵袼讓<冶硎?,掃塵既有驅(qū)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
趕年集,辦年貨。
過年之前要作很多準備,要買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鮮的、生的、熟的,統(tǒng)名之日“年貨”。過年之前采購工作稱為“辦年貨”。
年貨一般包括鞭炮、對子(。
春聯(lián)。
)、燈籠、凍梨、凍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還要給小孩買件新衣服,這是規(guī)矩。在農(nóng)村置辦年貨多選擇趕集,年集是一年中規(guī)模最大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蠟、紙碼、鞭炮、年畫、紅紙、白糖、煙茶、糖果、佐料等買回家。
祭神祭祖。
老東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點,有蜜供、薩其馬等,這些不僅是東北地區(qū)滿蒙等少數(shù)民族的食品,也是東北人家中必備的食物。東北人還有除夕夜吃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后來就和“吉慶有余”、“連年有余”相聯(lián)系。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傳下家譜的就要給祖宗供奉豐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燒紙送“錢”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結束,在結束前女婿是不允許看丈母娘家家譜的。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xiàn)在人們講究衛(wèi)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qū)災避邪之意。
由于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jù)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于是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jīng)過冰凍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凍,年夜飯后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1、餃子。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2、腌臘肉。
臘肉在成都年夜飯里的地位可絕對不低于任何一樣肉類制品。一般是由豬肉經(jīng)過鹽浸漬數(shù)日,而后經(jīng)過柏樹枝條樹葉熏烤和晾干,最獨特的就是煙熏香的美味。
3、饅頭。
對于北方人來說,饅頭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食物,過年蒸的饅頭與平時蒸的饅頭有所不同,里面有很多說道,過年蒸饅頭的面發(fā)酵得越好,就預示著來年的日子越紅火,“發(fā)面”的“發(fā)”意喻“發(fā)財”、“蒸”象征生活“蒸蒸日上”。
4、餛飩。
新年吃餛飩?cè)∑溟_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辟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tài),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5、魚。
魚也是年夜飯不可缺少的,而且不可以吃光,要剩下一點,寓意著“年年有余”。在銀川,清燉鯽魚和紅燒鯉魚是年夜飯桌上的常見菜,有“大吉大利”的意思。魚一定要在宰殺之后放置2~6小時烹飪。在做紅燒鯉魚時,放些豆瓣醬,魚肉會很入味。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三
家鄉(xiāng)濮陽,是一個年味非常濃厚的城市。
濃烈的年味從臘月初八就彌漫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煮香粥、購年貨、求平安……臘八節(jié)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是喝臘八粥了。臘八粥主要是由大米、燕麥、花生等熬制而成,又香又黏,香飄滿堂。古時窮苦人家過年,家里也沒什么好吃的,只好一收缸底,把家里能熬得都熬上,從而變成了臘八粥,這種習俗也流傳了下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年味漸漸就變濃了,祭神、買芝麻糖祭灶開始了。過了二十三,家里人開始購置年貨,雞鴨牛羊豬肉大塊大塊的買回家,從此家里一直漂浮著肉菜的香味。
除夕真有趣。在外地工作的親人不論多忙都會抽空回家,吃頓團圓飯。那頓飯真是豐富啊——熱氣騰騰的餃子、清香四溢的鱸魚、色彩鮮艷的炒菜……大家喜氣洋洋的吃過團圓飯,就開始圍坐在電視機旁觀賞“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不過新年鐘聲敲響不能睡覺,全家人要一起守歲。黨你睡覺時,你會發(fā)現(xiàn),枕頭下面已悄悄地藏好了幾百元大鈔,啊哈,那是爸爸媽媽給你的壓歲錢。把壓歲錢放在子女的枕頭下面,也是一種民俗,傳說壓歲錢會壓住妖魔,不讓妖魔靠近孩子們,如果不放壓歲錢,孩子就會被咬摸摸頭,從而導致高燒不止。
大年初一更是熱鬧。長輩們開始串親戚,而跟著大人們的小孩子享福了。到了親戚家,不僅會吃到香甜的飯菜,還有收到壓歲小紅包。這天,親朋好友家的孩子們聚到一起,迎來了燃放鞭炮狂歡季,每個人都會拿出各式各樣的花炮一比高低,摔炮、擦炮、五響炮、煙花、旋轉(zhuǎn)小馬、煙霧彈……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春假的最后一個高潮便是正月十五鬧元宵了。這一天,熱鬧勁兒一點也不亞于初一初二。賞花燈、猜燈謎、鬧元宵,更有打扮得花紅柳綠的民俗秧歌隊,踩高蹺的,劃旱船的,鑼鼓喧天,熱火朝天!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四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jié)從萌芽到定型,不斷發(fā)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jié)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jié)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nóng)村很多地區(qū)還沿襲這種風俗。
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jié)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tǒng)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貼春聯(lián)這種春節(jié)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lián)的習俗。
春聯(lián),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
對聯(lián)。
的一種,因在春節(jié)時張貼,故稱春聯(lián)。春聯(lián)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lián)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lián)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jù)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lián),以示慶賀。原來春聯(lián)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lián)大都用紅紙書寫。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弊仲N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弊?,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與春節(jié)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jié)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肴,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jié)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nèi)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歲習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驅(qū)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壓歲錢寄托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國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據(jù)史料記載,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為我國南方盛產(chǎn)竹子,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當竹子燃燒時,竹節(jié)里空氣膨脹,引起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大約到了唐代,人們把火藥裝在竹筒里點燃。宋代人們已經(jīng)普遍使用內(nèi)裝火藥的紙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現(xiàn)在的炮仗了。
拜年,是春節(jié)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xiàn)“年味”的春節(jié)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愿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后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guī)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lián)年誼、以敦鄉(xiāng)情”。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五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過年的時候都會有千奇百怪的風俗,我們家鄉(xiāng)也有風俗,現(xiàn)在就由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吧。
我們春節(jié)的時候會買對聯(lián)不管春節(jié)你有什么事情,你再忙也要貼對聯(lián)。對聯(lián)還可以讓你幸福,辟邪。
春節(jié)過后,我們還有一個讓小孩子們歡天喜地的風俗,那就是發(fā)壓歲錢。發(fā)完壓歲錢之后就可以去小賣部里面買一些好吃的和好玩的,你說孩子們能不開心嗎?發(fā)壓歲錢就是給孩子們發(fā)幸福,還能讓孩子們天天開心。
大年初一還可以放當門炮,早晨一定要起的很早,不過你可以不定鬧鐘,因為別家放當門炮的聲音,可以把你給吵醒。放完炮以后還可以去很多地方請神仙,請神仙的時候不可以去上廁所。放當門炮可以開門大吉,萬事如意。
我們家鄉(xiāng)的大年初一都會吃餃子,可以不凍耳朵,我們還可以在餃子里面包錢,只不過只能包硬幣一元錢如果誰吃到了那一元錢這一年你就會有好運氣。
我們小孩子也可以放炮,每一個孩子都非常的開心,夜晚還可以放煙花呢,每一個人都可以觀賞。
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使全村子的人都非常的開心。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六
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不同的習俗,春節(jié)也不例外。你知道溫州春節(jié)風俗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本站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溫州春節(jié)風俗,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拜年的紙蓬包。
按舊習,溫州人正月初一不走親戚。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親戚家里去,都要帶禮品。每逢春節(jié),買紅包的人特多。從十二月二十起,沒晚9時后,店員們就忙著包紅包到深夜,每人還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當夜餐。
打開門炮、關門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后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征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
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戶戶也要放鞭炮,這叫“打關門炮”。
祭灶。
農(nóng)歷十二月廿四,家家戶戶還要“拜鑊灶佛”。據(jù)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凡人功過的日子,據(jù)說灶神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會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麥芽糖,為的是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說壞話。
撣新。
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襲臘月“撣新”習俗,溫州全城家家戶戶掃塵驅(qū)垢,粉壁飾室,滌具曬物,每戶人家趁此機會洗去家里一年堆積下來的污垢,準備干干凈凈迎春。
貼
春聯(lián)。
過年的另一種普遍習俗是貼春聯(lián)。早在宋朝,貼春聯(lián)已成為流行的習俗,宋朝把春聯(lián)稱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驅(qū)鬼辟邪,所以常在門前設置一些桃木制作的物品作為裝飾,稱桃飾,后來慢慢嬗變成桃符即春聯(lián)。過去的春聯(lián)都是用墨在紅紙上寫黑字,最近幾年,市場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紅紙上的春聯(lián),頗受人們青睞。除夕那天,各家大門、屋柱和房窗兩邊都用紅紙貼上春聯(lián),俗叫“門對”。門楣上貼四個字,俗叫“橫批”,單扇門貼“大吉”兩字。正屋、廳堂、書齋以及豬、羊、牛欄,都貼上不同內(nèi)容的春聯(lián),內(nèi)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業(yè)豐收。
冬至吃湯圓。
冬至稱“至日”,俗稱“冬節(jié)”。這天早晨,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或麻糍。湯圓的餡為甜糖或芝麻,也有咸肉湯圓。而麻糍則要先把糯米炊熟,搗韌做成塊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滾動使之粘滿豆粉,即為麻糍,麻糍為冬至的點心,俗稱“擂麻糍”。吃麻糍、湯圓,寓意著團圓和喜慶,民間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長一歲”的說法。
曬醬油肉和鰻鲞。
溫州人習慣大約在農(nóng)歷十一月份就開始曬醬油肉和鰻魚鲞。用生瘦豬肉、生雞鴨放在醬油中泡浸,然后曬干食用,別有風味。過去,在曬這些臘貨的那個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滿鐵釘,上面掛著醬油肉、醬油鴨、醬油雞。自做的醬油肉、醬油雞味美質(zhì)優(yōu),所以即使市場里有現(xiàn)成的賣,人們還是愿意自己動手曬。鰻魚是溫州的特產(chǎn),溫州人一般去菜場買些個頭比較大的鰻魚,剖開淡曬,就成了我們口中的“鰻鲞”,鰻鲞比鮮鰻還要好吃,是年夜飯中佐酒的佳品。
搗年糕。
也叫“搗糖糕”用糯米摻些秈米,加上紅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搗韌,然后做成長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紋的印版里,可壓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財神爺、狀元,以及鯉魚、麒麟等圖樣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寶狀的,最大重約3公斤,插上銀花可放在中堂長條桌上,每個房間也可擺上。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分歲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請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盡量辦得豐盛些。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又稱“年夜飯”。
吃分歲酒非常講究吉祥。過去酒席上會用十只朱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盤,叫“十全”。其中除雞、肉外,要有花生(結子)、柑桔(大吉)、鯉魚(跳龍門)、豆腐(家門清潔)等,而且每碗必須要有一塊切成薄片的圓形紅蘿卜頭蓋在頂端,以示討彩。吃過分歲酒,大家自尋娛樂,往往徹夜不眠,俗叫“守歲”,也叫“望年夜”。
1、大龍湫。
雁蕩山上被譽為天下第一瀑的大龍湫,變幻多姿,蔚為壯觀,令人叫絕。瀑布迷人,水潭很清澈??粗ㄋ臑R和清澈的潭水,是一種凈化心靈的享受。
走進大龍湫。
靈峰、靈巖和大龍湫又被稱為“雁蕩三絕”,大龍湫在三絕中又被認為是獨占鰲頭。南宋樓鑰有詩云:“北上太行東禹穴,雁蕩山中最奇絕。龍湫一派天下無,萬眾贊揚同一舌。”(《攻瑰集·大龍湫》)可見在宋代,大龍湫便已揚四海。此區(qū)位于雁蕩山中部偏西,舊稱于“西內(nèi)谷”以奇峰、巨嶂、飛瀑取勝。高聳天際的芙蓉峰,變態(tài)無窮的剪刀峰,雄偉如屏的連云嶂,云雨漠漠的經(jīng)行峽,谷幽潭深的筋竹澗,皆為勝境。被譽為“天下第一瀑”的大龍湫,、變幻多姿,蔚為壯觀,更是令人叫絕。
景點類型:瀑布。
最佳季節(jié):6月-8月最佳。
建議游玩:2小時。
門票:50元。
開放時間:08:00~18:00。
地址:浙江省溫州市雁蕩山景區(qū)。
2、龍灣潭。
龍灣潭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浙江省永嘉縣東南部,處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楠溪江風景區(qū)上游。公園境內(nèi)山巒疊嶂、奇峰異巖,飛瀑碧潭、溪流紛爭,風景資源十分豐富。有各類自然景觀51處,匯集瀑、潭、澗、湖、峰、石為一體。天下一絕“七折瀑”,在龍灣潭背上,七潭七瀑相連,飛瀑碧潭,蔚為壯觀;天下獨秀“天柱巖”,在龍灣潭左側(cè),有一單體巖柱,形似擎天一柱。公園內(nèi)新建成的千米懸崖棧道和空中玻璃觀光平臺堪稱中國第一。站在300多米的高空,腳下是懸空的玻璃,在心驚肉跳的刺激之余,眺望龍灣潭全景,真是美不勝收。
景點類型:公園。
建議游玩:2-3小時。
門票:70元/人。
地址: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七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日子,家家戶戶供奉灶王爺,奉品中“糖瓜”是少不了的,希望灶王爺上天后多說吉利話,多言自己的好話,給來年帶來平安。
大年三十過春節(jié),這是農(nóng)歷最后一天,也就是正式的春節(jié)了。這一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大家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過新年。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八
不行!不能半途而廢!我又找來一張紅紙,接著寫。下筆前,我先控制好墨汁的量。下筆后,字盡量寫緊,特別是筆畫要寫粗,按筆順寫。終于,“?!弊志蛯懞昧?。
望著寫好的“?!弊?,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是啊,只要堅持,做事就能成功!我要堅持多練字,爭取明年寫出更好的“?!弊?。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九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風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風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方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富,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風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桔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十
按照我們這個四川老家的話,家家戶戶都會買來許多吃的、喝的、用的。學校還會讓小朋友們放假,讓小朋友在一起歡樂的玩耍,大人們也忙來忙去的,真是一個繁榮的節(jié)日!
一轉(zhuǎn)眼,我們家鄉(xiāng)春節(jié)除夕夜也到了。
當天晚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公、舅婆、舅舅、舅媽都來到了我家,還有許多鄰居家的小孩也來我家玩,我家都快成了一個繁華的市場了!首先來我家的親戚,以及鄰居家的小孩都在我家等著吃父親母親燒的.一桌好菜。大人呢在閑談;小孩們在打電腦。
不一會兒,菜燒好了。我們來到餐桌前,開始吃了。呀,菜太豐富了。有紅燒牛肉、番茄壽司、蟹柳面、炒年糕、麻辣豆腐湯,和炒魷魚……。我嘗了一口紅燒牛肉,真好吃,太棒了!這時我覺得有點口渴,就用勺子舀了一口湯,不好了,我的喉嚨要遭殃了,太辣了!我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全桌的人都哈哈大笑,說:“這是麻辣味的湯?!蔽一腥淮笪颉=又赣H就對我說:“年糕年糕,年年高。兒子你吃一口年糕吧?!痹捯粑绰?,只見父親夾了一塊年糕給我吃。這是,奶奶就對父親說:“兒子,你家一口魚吃吧!祝你年年有余!”我又只見父親夾了一口魚吃。
孩子們都在為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祈禱,希望祈禱的人能長命百歲!
親戚們在我家待了一會兒,我就得到了許多壓歲錢,我得到的錢卻來越多,一下子就得到了1000元。母親叫我不要說壓歲錢,但親戚們卻硬要給我,我也裝了一副不要的模樣,但我心里卻想要。等母親阻止不了親戚給我壓歲錢時,我卻拿著錢笑瞇瞇的走到了臥室。
大年初一天剛亮,連續(xù)不斷的鞭炮聲一響發(fā)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吵死了,把我從睡夢中喚醒。男女老少都換上新裝!大家都子享受新年的沐?。⌒履昀?,紅包是紅的,鞭炮是紅的,燈籠是紅的,也是紅的。這真是一個紅色的兔年,希望大家的生活也能過的紅紅火火。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十一
春節(jié)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節(jié)為高潮。在春節(jié)期間,我國大部分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顒迂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顒舆@天被人們視為最吉祥的日子。
濟寧是運河民俗最集中的地方。當年慈燈寺門前有熱鬧的廟會,春天有城隍爺出巡,夏天汛期有迎送小龍王,呂洞賓誕辰時呂公堂煙火興旺。每年春節(jié),龍燈、旱船、高蹺、秧歌、獅子舞,走街串巷,絡繹不絕。
進入臘月20以后,開始蒸饅頭,做豆腐,殺豬賣肉,打掃房子,買鞭炮,做新衣服。大年三十中午開始帖春聯(lián),并上林請先人回家過年。到晚上,家家點亮天燈,一個大家的男人們一般聚在一起喝酒熬夜,而婦女則會在一起包水餃,包完后一般就睡覺。
大年初一,男人們在凌晨四點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來,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爺爺,還有門神,放鞭炮,下水餃吃早飯。而后家中留下一中年人照顧老年人,接待拜年的人。而其他人則會出門拜年,一般先到近門近族家拜年,給長輩磕頭。然后近門近族聚在一起到別人家中拜年。抽棵煙,喝口茶,吃點瓜子,同老人聊聊天。從村西拜到村東,不管姓什么,只要家中有老人,都拜一遍。這是初一,給本家及本村人拜年。
到初二,外甥到姥娘家拜年。初三四到姑姑家,初五初六到老丈人家。特別初六,一般新姑爺都在初六上門。初七初八開始到姨家等等。
小時候,和很多小孩一樣,都盼望著過年?,F(xiàn)在每每回憶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我都覺得美美的,那時的經(jīng)歷,是我一輩子珍藏的記憶。一提到過年,最開心的是孩子,最累的'是父母。除夕之前,媽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家大掃除,要把每一個角落掃得干干凈凈,意味著除舊迎新。第二件事就是要去市場買年貨。鞭炮不是男孩子的專利,也有專門為女孩子設計的鞭炮,橢圓形,尾部很細,手拿著尾部,使勁摔在地面上,“啪”地一聲,還很響呢。
臘月二十三:吃小年餃子。
年三十:一桌子菜,吃餃子,守歲,夜里12點到第二天太陽出來前不能上廁所。
年初一:大早上吃餃子,放鞭炮,走奶奶家。
年初二:走姥姥家。
初三:就不大講究。
初四;不出門,怕“出事”
初五:吃“破五”餃子,吃餃子就可以動刀動剪子。
正月十二:小年,吃餃子。
正月十五:吃元宵,看燈。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十二
春節(jié),又叫過年,是中國民間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你知道江西春節(jié)風俗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江西春節(jié)風俗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年三十的晚上吃過團圓飯以后,一般來說戶主和成年人都不睡,大家圍在火盆旁一邊喝著茶,嗑著瓜子,一邊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籌劃來年的生產(chǎn)生活,這樣一直坐到天明,此俗為辭舊迎新。
正月初一凌晨開門,叫“開財門”,每家每戶對此極為慎重,至初一凌晨,戶主首先洗臉,著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擺供品,點燃香燭,燒紙錢,之后在鞭炮聲中大開門戶,念叨“恭喜發(fā)財”,有的村民開門后,還出門向大利方向燒香作揖、敬天地,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災避禍,大吉大利。
回屋后拜祖求神,祈求祖神保佑全家人平安,生財發(fā)福。
春節(jié):我們南昌人說:過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話)。是因為秦始皇征集民夫修萬里長城,南昌籍民夫在臘月二十四日后才陸續(xù)回家,家人均以親人抵家團圓的時間為“過年”。所以,南昌人過年的日子不同、時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過年的,有的早上過年,有的是中年、晚上過年。
拜年:正月初一,幼輩依次向尊長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左右鄰居賀年。南昌有句俗話:(南昌話)初一的崽,初二個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專為亡親祭拜的。
換茶:是“換財”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發(fā)財。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糕點,上貼一片紅紙,送來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圖形式,不重內(nèi)容。
年三十的晚上吃過團圓飯以后,一般來說戶主和成年人都不睡,大家圍在火盆旁一邊喝著茶,嗑著瓜子,一邊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籌劃來年的生產(chǎn)生活,這樣一直坐到天明,此俗為辭舊迎新。正月初一凌晨開門,叫“開財門”,每家每戶對此極為慎重,至初一凌晨,戶主首先洗臉,著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擺供品,點燃香燭,燒紙錢,之后在鞭炮聲中大開門戶,念叨“恭喜發(fā)財”,有的村民開門后,還出門向大利方向燒香作揖、敬天地,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災避禍,大吉大利?;匚莺蟀葑媲笊?,祈求祖神保佑全家人平安,生財發(fā)福。今“出方”拜天地之俗已廢,初一開財門習俗沿襲不衰。
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nèi)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tǒng)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diào)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
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湯圓。
湯圓的“圓”有“團團圓圓”之意,南方人過年時每家每戶必定要吃湯圓。
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十三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送灶”過后,壯族人家便忙著過年的各種準備:掃房梁,包粽子、糍粑、米花糖、糯米餅、芝麻餅、油饃等新年食品。
除夕這天,壯家戶戶貼春聯(lián)、放鞭炮,全家歡聚一堂,吃“壓年飯”,迎新春,一般都要宰大閹雞,魚,家家必有。按習俗“壓年飯”飯菜要煮多,吃夠吃剩,這是預示來年五谷豐登來年有余的意思。初一忌拿刀,一般不砍東西,不殺生。據(jù)說這一天拿刀砍東西,就會把新年的好運都砍掉了。一般是初二后才能走親訪友,相互拜年,互贈的食品中有粽子、米花糖果等。
春節(jié)期間,壯族人民還開展山歌賽、舞獅、斗雞、跳舞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十四
每年過年,我的外公都要殺豬。今年過年,我正好趕上了現(xiàn)場殺豬的場景,真的是刺激極了!
剛到外公家的時候,我看到小豬被關在豬籠里,一點都不知道自己等會就回沒命了,還吃東西吃得津津有味的。看著小豬吃著它的“最后的晚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一會兒,外公就把小豬架到桌子上,用繩子把小豬的.腳給綁起來。小豬這才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試圖反抗,但已經(jīng)太晚了。只見外公麻利地把刀插進小豬的脖子里,小豬還在垂死掙扎。很多血從豬的脖子里流出來,我嚇得把眼睛給閉上了。聽著小豬的慘叫聲,我覺得我們?nèi)祟愄珰埲塘恕?/p>
剛才的殺豬場景讓我心有余悸,晚上看著母親燒得香噴噴的紅燒肉,平常狼吞虎咽的我再也提不起興趣了。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十五
我的家鄉(xiāng)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tǒng)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jié)開始說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后,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彪m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后,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
過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xù)工作,孩子們該去復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jié)是令人難忘的。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十六
過年放炮是一種風俗習慣。以前的人放炮是為了嚇走傳說故事中的“年獸”,期盼新的一年豐收和日子紅紅火火。現(xiàn)在的人放炮,是為了增加節(jié)日的喜慶。
但是我覺得放炮還有些不好的地方。第一,放完炮會產(chǎn)生很大的煙霧,會嚴重污染空氣。第二,放完炮后的炮屑,會影響環(huán)境衛(wèi)生。第三,放炮會有很多噪音,影響大家看電視、說話,還會影響大家休息。第四,放炮會有危險,容易使人受傷,還會引起火災。第五個是,放炮和低炭綠色環(huán)保不一致,會產(chǎn)生大量的污染和浪費。所以,我們要盡量少放炮,愛護環(huán)境。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十七
春節(jié)的早上,我和父親母親一起到奶奶家過年。我給大家拜年,收到了壓歲包,太開心了。上午,母親和大媽一起包香噴噴的餃子,大姐也來參加。奶奶揉面,父親搟皮。因此我什么都不用干,于是我給大姐帶上我的馬頭帽子‘賣萌’。還讓大伯給大家照相。
我們家的餃子是韭菜牛肉和卷心菜豬肉餡的,可好吃了,最有意思的我們的餃子里有10幸運豆豆,誰吃到誰今年的運氣就會很好,大家爭先恐后的搶著吃,我吃到了一個幸運豆豆。
下午,我們一起到飯館吃了頓飯,可好吃了!
這就是我們家過年。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十八
時間飛快,轉(zhuǎn)眼春節(jié)又到了,這不禁讓我想起我最難忘的一個春節(jié),那真的是一個委屈的'春節(jié)。
那一天,老爸帶我去奶奶家拜年,我給奶奶拜完年后,老爸讓我去給爺爺拜年,到了爺爺?shù)纳砼?,我一句話也不說,因為前一段時間我和爺爺少過一次架,事情有點怪爺爺,后來爺爺說我們兩個以后再也不要對對方說一句話。我想:如果我對他說話了,等于把他的話當耳旁風了,不尊敬爺爺,如果我不說話,回家免不了挨老爸一頓揍,但是為了尊敬爺爺,我覺得寧愿回家挨揍也應該尊敬他。于是,我一直沒有說話。老爸見我那么長時間不說話,以為我不給爺爺拜年是不尊敬爺爺,于是就大發(fā)雷霆,氣呼呼的拉著我回家了。走一路,吵一路,還時不時重重地打我的_,把我的_都打腫了?;氐郊?,我的_還很疼,我一邊疼得哭一邊想剛才發(fā)生的事情,吵架明明是爺爺?shù)牟粚?,也是爺爺不讓我跟他說話的,到后來所有的事情都怪我,冤死了。
后來,母親知道了這件事,把老爸批評了一頓,老爸知道原因后,連忙跟我說:“對不起,父親錯怪你了,以后,我一定會先把事情弄清楚弄明白了再發(fā)表意見的。”
那個春節(jié)是我最難忘的一個春節(jié),每年春節(jié)關于那個春節(jié)的回憶總會不自主地涌起來。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十九
春節(jié)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jié)習俗。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春節(jié)風俗。
作文。
供大家參閱!
春節(jié)是我們中國農(nóng)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jié)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
春聯(lián)。
剃頭發(fā)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guī)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lián)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值怪N是一種習俗,‘?!官N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guī)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lián)的方法驅(qū)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xiàn)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nèi)覝蕚涑f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仧釟怛v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tǒng)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對聯(lián)。
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貼窗花和倒貼“?!弊衷诿耖g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年畫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chǎn),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
日落日升,斗轉(zhuǎn)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jié)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春節(jié)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jié)習俗。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俗稱“過年”。春節(jié)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jié)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jié)。
就北京地區(qū)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弊郑N年畫,剪窗花,貼對聯(lián)。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钡怪N在門里、衣柜、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lián)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lián),門楣上貼“橫批”,內(nèi)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lián)最早始于五代時的后蜀。據(jù)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卑藗€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lián)。北京人在屋內(nèi)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nèi)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shù)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春節(jié)風俗通用篇二十
年前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年前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年前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年前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jié)中才能吃到肉。
年前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jié)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年前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后被紅紙代替。
年前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新年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新年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新年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新年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shù)。
新年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新年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新年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新年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yǎng)生息。
新年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新年大年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新年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jié)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圣母”。是拯救難產(chǎn)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后演化為元宵節(jié)觀燈。